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交界的華鎣山脈東面,是一片丘陵,楊邦勝就出生在那兒一個叫大竹的地方。
“我的童年在一個小村子里度過,從小泡在田地里、竹林間,聽到蛙聲、蟬鳴,早上被小鳥喚醒;下雨的時候,聽著雨打在瓦片上,滴答滴答的。”楊邦勝詩意地描述著他的童年,“我住的是夯土房子,門和窗都沒有油漆,背后是一片竹林,早晨太陽從竹林后升起,非常美。”
這種記憶中李子柒式的中國古典村居生活,滋養了楊邦勝對自然由衷的熱愛。“做設計這么多年,我都在找尋兒時的記憶,那種特別自然,質樸,溫潤的狀態。”
這樣的理念伴隨了他的一生:“對我個人來說,自然造物是我的核心設計理念,我崇尚自然,追求質樸、美好的設計。”
解決問題是設計的原點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正是中國建筑裝飾設計行業的啟航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的建筑裝飾設計師也漸漸走上了舞臺,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的發源地深圳尤其是一片熱土。1995年,結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楊邦勝便只身南下來到深圳,加入著名裝飾公司深圳洪濤建筑裝飾有限公司,開始他的設計生涯。
楊邦勝上手的第一個項目,就是中國最早自主設計的五星級酒店之一長春名門飯店。
“當時中國沒有五星級酒店的設計范例,也沒有可借鑒的流程,我們只能到處考察,摸著石頭過河,在摸索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設計,創新設計方法,最后轉化成自己的設計思想。”
楊邦勝沒有辜負這樣的高起點,他很快成為洪濤的核心骨干,相繼擔任設計部經理、酒店所所長,2002年洪濤改制成立建筑裝飾設計院,他還是第一任院長。
“這么多年,我一直堅持在一線做設計,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感悟。”
在設計的最初階段,他認為做設計,要從解決問題開始。
“解決問題是設計的本質,無論你的作品有多么好的意境,或者達到什么樣的美學高度,但前提是你要把空間存在的問題解決好,有了這個基礎,設計才會產生無窮的可能性。”
追求自然 創造意境之美
在洪濤十年,楊邦勝做過人民大會堂、五星級酒店、大劇院、機場、寫字樓等幾乎所有類型的項目設計,但令他情有獨衷的,仍是酒店。
“我們設計要追求自然,要創造意境之美。在我的作品當中,不太過于描繪一些瑣碎的造型,更看重空間的體塊組合,讓空間在燈光、色彩、藝術品,圍繞下形成寫意的神韻之美。”
深圳圣廷苑酒店是深圳最早的五星級酒店之一,也是楊邦勝第一個從構思到設計獨立完成的酒店。
關于設計的每個細節楊邦勝仍記憶猶新,他把童年記憶中的自然之美引入了這個酒店大堂的設計中。
“首先,酒店大堂有兩層高的采光點,我把真樹引了進去,做了一個假山,還有一個小小的瀑布。所以你聽到水的聲音,看到這片綠色生機,陽光撒落,是一幅很美的自然生態畫面。第二,墻面的石材選的是土耳其玫瑰。它是粉色的石材,有像藤、枝條和花朵的紋理,看起來很自然,這也是我對自然向往和表達的開始。”
圣廷苑酒店的設計不僅獲得了多個國際國內重要獎項,還成為當時許多酒店業主指定設計師模仿的對象。
之后,楊邦勝率領他的團隊設計完成了大量國內本土的五星級酒店項目。
2004年,在境外設計公司壟斷國際品牌酒店設計的年代,楊邦勝抓住機會,完成了第一個國際酒店品牌的設計——洲際酒店管理集團旗下的遼寧本溪假日酒店。
當然,邀請楊邦勝做酒店設計是業主的堅持,洲際酒店管理集團對此頗有疑慮,甚至反對——中國本土的設計師能做國際品牌嗎?然而,楊邦勝和他的團隊不懼挑戰,客房樣板間一次通過,酒店整體設計及竣工后效果,贏得業主和管理公司的高度評價。
這個項目的成功也為楊邦勝和他的團隊開啟了國際高端酒店品牌設計之路。
從文化自信到文化個性
作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代本土酒店設計師,楊邦勝創業之初的那幾年,也是和國際酒店設計公司角力的幾年。
“剛開始做高端的國際品牌酒店項目,沒有競爭力。但那時候剛好趕上中國酒店業發展的黃金期,項目很多,很多境外設計機構做不到的事,我們可以用時間來彌補,與業主保持更好地溝通、提供更好的服務,重要我們的設計品質也不差。所以其后幾年,我們這些本土公司慢慢推出了自己的作品。”
在這個過程中,基于對酒店設計的不斷深入,楊邦勝對自己的設計理念再次進行了總結和反思。
“我認為東方和西方是有差異的。不是西方的、歐洲的就是最好,中國也有東方的美,也有我們自己的文化屬性。中國的傳統美學不僅僅是講形,還講神,講它的韻味,講意境的升華。我是中國設計師,我希望我的設計能表達出我們骨子里的,積累在血脈當中,時時被滋養著的傳統文化基因。”
2010年,在深圳繁華的市中心華強北,楊邦勝耗時三年策劃并打造了自己的時尚精品酒店“回酒店”
這個“回”,是楊邦勝的設計風格向東方、質樸、自然的回歸,是對中國文化在裝飾設計上應用的回顧和反思,也是回歸心靈家園的“回”。
“我回想到小時侯家園經過時光雕琢產生的老舊,屋的邊緣上長滿了青苔,可以聞到青草的味道,跟著奶奶一起享受鄰里親密關系的美好……”
在“回酒店”中,楊邦勝摒棄所有閃閃發亮的東西,用最單純的材料,最簡單的手法,表達最豐富的意境,呈現給客人一種輕松、愉悅的審美感受。
在這寸土寸金的地方,他還特別建了一個水景,做了一個書吧,養了一群小鳥,種了一些青苔……
“這是我在作品風格上的一次探索,用意境之美來表達新東方文化,向自然造物回歸。”
“我很享受這種和其他品牌酒店美學上的差異以及我們特色上的變化。”
果不其然,2014年“回酒店”開業,在業內引起巨大反響,成為年輕設計師們朝圣之地。
創業后這十年,楊邦勝和他的團隊做了幾乎所有的全球一線品牌酒店,成為中國酒店業界最知名的設計公司之一,并于2018年,在世界酒店設計機構權威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五,取得了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中國設計,經過兩代設計師的努力,已經發展起來了。我們中國的設計公司設計的國際品牌酒店,不會比境外最好的設計公司開出來的差,我們現在具備這樣的競爭力。”
在他看來,這個競爭力,不僅在于把酒店做得很美,裝修檔次很高,功能很合適,更在于創意賦予酒店獨特的精神內涵。“抓住在地文化的獨特性,使酒店以其文化差異帶來獨特的審美,是好酒店真正魅力所在。
讓每一間設計的酒店成為城市名片
在25年的設計生涯中,楊邦勝一邊設計,一邊思考,在設計的過程中修正自己的理念,而這樣理念的更迭,更促進了他設計的精進和業務的擴張。
“這兩年我認為我們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以前可能一年能開業的國際品牌酒店就只有一兩家,現在一年可以開出十幾家。”
2019年,楊邦勝設計集團在南京設計的酒店開業了四家。雖同在南京,楊邦勝卻賦予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內涵。
位于南京明皇宮遺址旁的凱賓斯基酒店被楊邦勝引入“盛世明朝”的皇家文化;坐落在改革開放新區、河西區新地標——金鷹世界G酒店,用源遠流長的秦淮河連接過去與未來;江北新區洲際集團旗下的長江之舟華邑酒店,是為迎接青奧會準備的酒店,與大型體育場館連在一起,以“揚帆遠航”為主題,表達南京再次騰飛走向世界之意。
而第四個開業的是以運動、健康為定位的年輕品牌EVEN,這是EVEN在中國開業的第一家酒店,運動元素成就了這個年輕且活力無限的酒店,也成為現代南京時尚、活力的寫照。
“我們在一座城市,要找到它的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文化的切入點,它們都曾在南京歷史長河當中輝煌閃耀,是南京文化的符號,是某個階段很重要的縮影,是不能遺忘的城市記憶。酒店是一個載體,它可以濃縮,承載一座城市獨特的文化,表達不一樣的氣質和味道,演繹每個城市獨特的光彩。所以2020我們更加明確企業的使命,要用設計把一個城市獨特性表達出來,讓它成為城市的名片。”
如今,楊邦勝酒店集團已經從豪華酒店向奢華酒店發起沖擊。“目前正在設計中的成都朗廷、凱悅臻選,以及希爾頓格芮,洲際的英迪格,萬豪的萬麗等,這些國際酒店品牌都要求設計師水平更高,美感和獨特性更強。未來當這些項目相繼開業,會奠定我們在全球酒店設計的新高度。”
后浪一往無前,才是中國設計的未來
2013年,楊邦勝將企業品牌名稱升級為“YANG”,與英文“young”同音。
“我一直希望我們是一個快樂的公司,一個有創意的、年輕有活力的,永不止步不斷向前的公司。young是我們的一種精神和狀態。”
現在公司有五百多位員工,有著優異的業績,楊邦勝說,這不是管出來的。
“公司不是把它管到這么大的,是業主信任委托我們的項目多,一定要這么多設計師來服務。之所以能把這么多有才華的人凝聚在一起,靠的是我們做全球最好酒店設計的目標,大家有共同的愿景和使命。”
“這當中也離不開合理的組織架構,規范的設計管理流程,還有現代企業運行機制,把企業運轉起來,這是很重要的后臺支撐。”
現代企業的管理機制,使楊邦勝設計集團在品質把控上能做到精細化管理,提升設計效率,為業主控制成本,創造價值。
“我們公司設有專業的品質管理中心,有一套完整且科學的設計把控流程,能夠實現節點控制、過程控制、結果確認,這也讓我們有信心,可以實現對業主的承諾,既把文化做好,更能保證它是一個高品質的項目,把酒店做成城市名片。”
楊邦勝設計集團是一個純設計公司,這也使他們在施工環節可以更從容地把控品質。
“純做設計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完全按照我設計的追求,把握各個參建單位,凝聚最好的施工方、最好的材料供應商,用完善的設計流程把控設計環節,把握產品質量。”
作為最優秀那一批的酒店設計師,率領著最頂尖的酒店設計團隊,創造最出色的酒店作品,楊邦勝覺得他肩負著責任和使命。
“我們這代人摸索著前進,找到了一條路子,這使得我們有更多的責任。中國的經濟強大了,一定要文化強大,而文化的強大,離不開城市空間的塑造。未來我們要做出世界一流、高品質的酒店空間,我們要用設計為每個城市鑄造城市名片,用溫暖、友善、美的空間,把中國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傳遞給世界各個地方。”
YANG團隊自發組織“愛的陪伴”公益行動,為福利院自閉癥兒童送去愛和歡樂
楊邦勝先生為南京最美鄉村教師蘭全翠公益密改農村破舊平房
“第二,中國設計的未來,還需要再發展和成熟。我們這一代設計師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對年輕設計師的培養,給他們更多的機會,促進他們成長。我今后會多參與一些公益交流,我也很樂意跟年輕設計師分享我自己的心得和過往,讓他們少走彎路,讓他們做得更好。”
“后浪一往無前,才是中國設計的未來。”
采訪手記:
第一次見到楊邦勝的真人,是2017年6月,在第七屆中國國際空間設計大賽(中國建筑裝飾獎)頒獎大會的設計創新論壇上,他作為演講嘉賓分享完自己的設計理念和設計作品之后,被參會的年輕設計師們圍著合影。
猶記穿著招牌白襯衫的楊邦勝,很有耐心地站在背景板前,帶著友善的微笑, “營業”了數十分鐘。
作為圍觀了全程的主辦方,心里有一點感動。
作為一個梳理過中國建筑裝飾產業發展過程,編寫過《三十而立——中國建筑產業發展史略》的行業研究者,很早,就聽過關于楊邦勝的傳說。
正如他在采訪中所說:“我們從中國裝飾設計行業誕生開始,就有幸參與進來,一路伴隨著行業的發展,在這里工作、耕耘,直到現在我們中國的裝飾和設計在世界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我們這代設計師全程參與和見證了這個過程。我很慶幸生活在這個幸運的時代。”
建筑裝飾產業是改革開放后誕生于深圳,中國獨有的新產業。那一代的裝飾人走過野蠻生長的時期,有的叱咤風云,有的淹沒無聞,更多的是依然在行業內耕耘。對于那些成功者,我在做產業研究的時候,琢磨更多的,是他們做對了什么。
具體到楊邦勝,我覺得他做對的,不僅是執著于酒店設計,也不僅是一邊設計作品,一邊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因為這些,足以做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卻未必足以做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這次采訪,經過短短一個小時的交流,我對此有了新的理解。
很多被采訪者說起家人,往往只會說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一位,而楊邦勝不是,他在說起童年的時候,將他的直系親屬提了一個遍,從爺爺、奶奶到父親、母親,還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小時候生活環境比較艱苦的。但是,我的家庭給予了我很多的愛和滋養。”
童年溫暖的家庭生活,使他養成了寬容、溫潤的性格,直接影響了他的人生和職業生涯。
談到他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老板,洪濤裝飾董事長劉年新,他也是滿滿的感恩。
“劉總以前跟我講,要把一百個客戶,變成一百個朋友。這句話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啟發,怎么能把客戶變成朋友?你一定要先把事做好,誠信以待,認真服務,保證作品質量。后來我自己的企業也踐行這個觀點,有幸得到很多客戶的認可,交了很多的朋友,很感謝在洪濤那段經歷。”
楊邦勝在職業生涯中,謙和、誠信、友善、大度,尊重師長、提攜后輩,對公司的員工,提及最多的兩個詞就是關愛和分享。受疫情影響,今年很多行業裁員降薪,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但他卻率先在業內發聲,不降薪,不裁員,切實保護員工的利益。
我想支撐一個人,一個企業走得更長更遠的,是人品和信念。
采訪的最后,我們在回酒店一樓大堂拍照,一位入行不久的設計師正在辦入住,掩飾不住驚喜地要求與楊邦勝合影。
我看到了楊邦勝露出和大會那天同樣友善的笑容。
我也有和那時一樣的感動。
楊邦勝談設計理念:
從業這么多年,我一直堅持在一線做設計。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感悟。
最早的時候,我們沒有現成可借鑒的酒店設計,摸著石頭過河,慢慢不停地修正自己的設計方法,逐漸產生很多設計理念。最后轉化成我自己一些設計的思想,所以最早我認為做設計是從解決問題開始。
解決問題是設計的本質,無論你的作品有多么好的意境,或者達到什么樣的美學高度,但前提是你要把空間存在的問題解決好,有了這個基礎,設計才會產生無窮的可能性。
我們是中國設計師,應該表達出我們血脈當中涌現的傳統文化基因。這種文化的基因,我們認為東方和西方,是有差異的。
傳統文化的滋養,會產生出我們對設計,在表達方面迥異于西方設計的地方。中國不僅僅是講形,還講神,講它的韻味,從形到神,到意境的升華,這就是我以前很熱衷表達、追求的意境之美。所以在我的作品當中,不太過于描繪一些瑣碎的造型,更看重空間的體塊組合,讓空間在燈光、色彩、藝術品,圍繞下形成寫意的神韻之美。我覺得這個會更持久,更有魅力一些。
做了很多項目之后,我發現當設計不需要過于表達形式,設計是很簡單的事情,就是回到設計的初衷,用最單純的材料,最簡單的手法,表達最豐富的意境或文化,給客人呈現出一種輕松、愉悅審美的感受。同時我們還能有效的降低造價,我認為這個更輕松,更簡單,但是也更深厚。
去年,我整理歸納自己的設計理念“自然造物”,更加明確了自然造物的4個內涵。
第一,我們要崇尚自然。所有的設計應該要表現跟自然的協調,對自然的尊重,而不是人為的造作,這樣人和自然就達到了和諧的關系。
第二,在我的美學當中我喜歡素樸簡淡,不喜歡色彩過多,自然、質樸,簡單、簡約就很好。
第三,要找到自我。設計是回歸,回歸到設計的本源,我們為誰做設計的?誰來使用?而不是花了很多錢,造了很多造型,最后做了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第四,要講究設計的分寸。對設計的控制要非常節制。
這樣的理念,也是我對自然的一種敬畏、尊重和表達。
本文來源:中裝新網
作者:章海霞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