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勝方案
8月5日,GoArchitect宣布中國設計師Zeyu Cai(蔡澤宇)和Sibei Li(李思蓓)為The Peoples Notre-Dame Cathedral Design Competition(巴黎圣母院教堂重建設計競賽)的獲獎者。
在來自56個國家的226個參賽作品中,Zeyu Cai和Sibei Li的獲獎方案由公眾高票選出,而投票人數超過30000人。此次競賽旨在為今年4月大火后的巴黎圣母院的未來創造一個新的愿景。而這個被稱為Paris Heartbeat(巴黎心跳)的獲獎設計為這座城市將創造一個真實的心跳。
正如競賽主旨所說的那樣,“數百年歷史的大教堂已經失去了整個屋頂、尖頂,并被火焰嚴重破壞。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不僅僅是一座建筑。它是一個象征,一系列回憶,見證了歷史,以及我們都受到影響的紀念碑。這種集體理解現在向我們提出了最獨特的問題:我們應從哪里開始?我們是否完全按原樣重建結構,或者我們是否要尋找新的形式代表我們的共同經歷?如果是后者,這種表現形式會是什么樣子,感覺像或者表現得像?”
▲ 部分參賽作品(來源:goarchitect.co)
Zeyu Cai和Sibei Li說:“我們相信2019年的大火將標志著巴黎圣母院的新紀元。” 他們繼續解釋說,在他們的設計中,新的尖頂被解釋為聚合鏡,與鏡子屋頂一起輕柔地反射周圍的背景。建筑物每時每刻都會煥然一新,與不斷變化的城市環境相匹配。此外,設計為每半個世紀開放的時間膠囊漂浮在尖頂的頂部。磁懸浮裝置是為了保留過去的記憶,為未來的故事留出空間。
“我是Zeyu,我在杭州長大,在清華大學開始我的建筑生涯。六年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我開始探索藝術,科學和復雜的建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的第一站是康奈爾大學。他們為期一年的研究生課程很短,但它為城市,生態和代表性的不同領域打開了大門。它激發了我很多,并教會了我如何通過其學術方法獲得知識。后來,我在芝加哥定居,并為SOM工作了兩年多。每天,我都會努力利用創造性思維和理性繪畫將想法從草圖變為現實。”
Sibei來自北京。她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城市長大,一直著迷于建筑如何跨越時代,并講述過去到未來的四維故事。Sibei去了北京工業大學的本科學校,開始探索這個建筑。建筑為她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角度來觀察世界和一種表達自己的語言。在康奈爾,她花了很多時間了解建筑如何與其他學科互動。Sibei現在在芝加哥SOM工作,在那里她將概念思想轉化為理性細節。
“我們還記得那天巴黎圣母院著火了,即使在觀看了尖頂的視頻后我們也無法相信。我們的腦海中出現了震驚,悲傷和遺憾的復雜感覺。我兩次訪問巴黎圣母院,一次是在我的建筑教育之前的童年,另一次是在我在歐洲實習期間。Sibei在歐洲的志愿工作期間也訪問了巴黎圣母院。盡管我們在不同年齡、不同年份和不同背景下訪問了巴黎圣母院,但我們得到的感覺有很多共同之處,我們相信這是巴黎圣母院的力量。我們非常欣賞專業方法中的比例、重要性、光線和空間。巴黎圣母院創造的宏偉、美麗和寧靜的氛圍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這種力量如何壓倒人們的心靈。
這一建筑遺產不僅適用于巴黎,也適用于世界其他地區。巴黎圣母院是800多年來人類歷史的見證人。它燃燒,它存活下來,它與不斷變化的世界共同呼吸。災難給巴黎圣母院留下印跡,這成為其歷史不可磨滅的一部分。現在我們目睹了巴黎圣母院的重要時刻,我們希望將我們的想法通過建筑語言可視化的方式表達出來,貢獻給圣母院的修復和重建。圣母院的穹頂是表達我們對圣母院過去的最大尊重和對未來的美好祝愿的最佳方式,這就是我們不加思索地參加本次比賽的原因。”
“我們的方案包括三個部分:水晶屋頂作為反映歷史城市環境的鏡子;尖頂作為回顧歷史的時間膠囊的尖端;以及作為城市萬花筒來慶祝城市景觀的主要尖頂。
新的尖頂被解釋為基于原始維奧萊—拉—迪克尖頂的經典比例和八角形幾何形狀的多面鏡,與鏡子屋頂一起輕柔地反射背景。每一刻,建筑都將煥然一新,與不斷變化的城市環境相匹配。通過戲劇性的反思,建筑、城市和時間之間建立了緊密的聯系。設計為每半個世紀開放的時間膠囊漂浮在尖頂的頂部,磁懸浮高科技裝置為過去留下了記憶,為未來的故事留下了空間。尖頂的尖端象征著巴黎的心跳,有節奏地上下呼吸和與城市(脈搏)一起跳動。
塔尖的內部反射創造了一個城市萬花筒,充滿活力的彩色玻璃使光線染色,而雙螺旋結構則表現出陰影。巴黎圣母院玫瑰之窗的浪漫之美和理性邏輯以藝術和構造的方式完全詮釋了我們的方案。在萬花筒的中心是浮動時間膠囊的底部球形表面。通過戲劇性的反思,人們可以看到周圍的拼貼畫城市。在這個虛幻的空間里,空間和時間糾纏在一起。在這里,人們反思、承認、祈禱。新的尖頂作為一種宗教象征,為每個人的信仰和希望提供了一個公開的答案,代表著記憶、存在和未來。”
本文來源:v.ieday.cn、設計e周網
熱線
關注
置頂